山东高速男篮,最近有点儿热闹。
收官战输给辽宁,没进前四,这都不算啥,更精彩的是场边“加戏”:主教练邱彪和球队中锋陶汉林,吵起来了!
这可不是一般的拌嘴,据说,邱指导那叫一个生气,指着陶汉林一顿输出,陶汉林也不是吃素的,立马回怼,火药味十足。
要不是外援吉伦沃特赶紧拉架,估计能打起来。
所以,到底发生了啥?
先看数据,陶汉林这场比赛就拿了7分6篮板2助攻,这对于一个顶薪球员来说,确实有点儿说不过去。
24分钟的上场时间,就出手了5次,搁谁谁不迷糊?
感觉就像花大价钱请了个厨子,结果让他天天洗碗。
这就要说到邱彪指导的“去山东本土化”战略了。
自从他来了之后,贾诚、焦海龙、朱荣振、张辉这些山东本土球员都走了,连新人陈玖璋都没留下。
可奇怪的是,侯沛左却得到了重用,这就让人有点儿看不懂了。
留下来的陶汉林和陈培东,日子也不好过,上场时间越来越少,感觉像是被邱指导遗忘了。
虽然引进了郭凯,但跟贾诚、焦海龙比,好像也没啥优势。
还有那个许梦君,拿着不错的薪水,大部分时间却只能当“饮水机管理员”。
所以,这个“去山东本土化”到底行不行?
本赛季山东队的成绩是比以前好了点儿,但别忘了,“四节七人次”外援政策可是个大buff。
跟王晗、丁伟带队的时候比,这提升也没那么明显。
想让山东球迷真正服气,邱指导恐怕还得拿出更亮眼的成绩,至少得超过巩晓彬带着欠薪的西王队打进前四的战绩吧?
说白了,外援很重要,但本土球员也不能忽视。
外援是来帮忙的,本土球员才是球队的根基。
就像一棵大树,外援是嫁接的枝条,可以结出新的果实,但本土球员才是树干和树根,得稳固才行。
过分依赖外援,本土球员就没法成长,万一外援状态不好或者受伤,球队立马就歇菜。
再说,引援也要花钱啊,万一引援失败,那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陶汉林这事儿就是一个例子,他好歹也是个有经验、有实力的本土球员,结果在邱指导手下却打不上球。
这就像手里拿着好牌,却非要拆了打,这不是浪费吗?
所以,邱指导是不是该好好想想,这个“去山东本土化”的路子,是不是真的适合山东队?
外援和本土球员,得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。
就像炒菜,油盐酱醋都得放,才能做出美味佳肴。
只放油,那叫油炸;只放盐,那叫腌制;只有各种调料搭配好了,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。
现在山东队最需要的是团结,是劲往一处使。
邱指导得好好想想,怎么把外援和本土球员捏合到一起,让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
别再搞内讧了,伤了和气,也伤了球队的元气。
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,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。
总而言之,路还长,且行且珍惜。